程少为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8498648.html跋山涉水
只为完成“心灵之约”
一边是熟悉的岗位,一边是走向米的海拔;一边是中秋佳节与“小家”团圆,一边是遥远边陲为“大家”奉献;一边是自然恶劣与条件困苦,一边是医生初心和国家使命,巨大的反差之下,你会如何抉择?
“我选择援藏支医!”这铿锵有力的答案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罗文泉、社防科副科长修芳芳给出的。简短的7个字,经历考验的26天,他们圆满完成了援藏支医任务,载誉归来。近日,记者走近两位援藏专家,听一听他们不一样的“心灵之旅”。
援藏支医任务
援藏支医时间:8月22日——9月16日
援藏地点:日喀则市聂拉木县
援藏医生: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罗文泉、社防科副科长修芳芳
援藏方式:本次精神卫生临床专家赴西藏日喀则市开展支医工作是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市分别安排2名临床心理专家参加。
工作内容:在各自对口支援县(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昂仁县、白朗县、聂拉木县和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选派专家集中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精神障碍现场复核、诊断、分型和随访管理工作;同时开展带教实践培训,以提升受援县医务人员防治精神障碍疾病的业务水平。
01
访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罗文泉
在医院的睡眠医学科病房,记者见到了罗文泉,他正乐呵呵地跟病患交流。熟悉他的患者都知道,罗文泉是一个幽默的人。
“去西藏半个多月时间,自己没发生大的高原反应,多亏我个子小,所需的氧气也比别人少啊。”罗文泉半开玩笑地说,虽然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但当突然接到援藏任务时,他也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医疗援藏,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好严重精神障碍防治项目,既是国家交给的*治任务,医院的责任和担当,我义无反顾。”就这样,罗文泉坐上了飞往日喀则的飞机。
“出了机场,抬头看湛蓝的天空,第一感觉环境非常不错。”不过随着工作的深入,罗文泉的心却越来越沉重。从日喀则市到他所在的聂拉木县整整公里,翻越了3座海拔米的高山。到县上的第一天晚上,常住地的海拔在米以上,他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等高原反应。
第二天晚上,还没适应工作环境的罗文泉,又被当地的医疗条件震撼了一把。
晚上,医院急诊室接收了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医院停水停电,医生们只好用手电筒和凉水进行接生,而且藏民的观念里不接受刨腹产,无形中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当时我真替医生和产妇捏一把汗!”母子平安后,罗文泉的心才平复下来。
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后,罗文泉的一部分工作是在医院集中进行的。各乡镇卫生院和公安部门会统一将本地的疑似精医院,由罗文泉进行现场筛查和诊断,并提供一个周期的治疗药物。而对那些不合作、不愿来院的患者,罗文泉则要与同事驱车赶往患者所在村进行入户筛查、诊断及建档等工作。这项工作很辛苦,不仅道路全是盘山路,行车危险,而且好多地方在海拔—米以上,氧气稀薄,不随身携带氧气瓶或氧气袋的话,根本维持不了生命所需。此外,村与村之间相隔甚远,有时找到了村,但要找到患者住的地方又要徙步走出很长一段山路。
在入户为一名独居山中的男性患者诊断时,罗文泉跟同事好不容易赶到其家门口,没想到患者突然狂躁,提溜着棍子就出来撵他们。当时没有当地公安人员陪同,几个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医生,无论个头还是体力都不及患者,没办法,大家只能先选择跑开,不受伤害。“跑的过程中,我们的一名同事因为紧张,一屁股摔在了地上,我们就赶紧把她拉起来,相互搀扶着继续跑。”罗文泉感慨,这一幕,想起来既后怕又感人,他们在藏区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样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的。
感人之处,其实真正源于精神科医生的到来,为缺医少药的藏区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在罗文泉到达聂拉木后不久,医院第一批能供30余名患者使用的精神科药物也运抵聂拉木。
“筛查和诊断的目的,其实是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我们这次援藏带来的药物,可以说非常必要,也非常受病家欢迎。”罗文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户人家,两个孩子都患有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之前没有专业医生给看过病,这两名患者只能天天被父母关在家里,我给他们诊断服药后,他们的行为紊乱逐渐消失,能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罗文泉告诉记者,后期的治疗药物还会继续送到当地患者的手中。
“很多患者如果早期介入,是能治好的,甚至是可以痊愈的。但是缺医少药,就拖成了重病,形成了终生残疾。”这也是罗文泉最遗憾的事情。
到西藏以后,身为睡眠医学科专家的罗文泉睡眠质量却一直不好。
“西藏比烟台的时差晚了两个小时,晚上九点才黑天,白天上班时间是10点,非常不适应。”一些烟台援藏干部也在受失眠的困扰,罗文泉就一起给他们看病,指导用药。
“我去待的时间比较短,很多烟台的援藏干部最长的要在藏区工作三年,最短的也要一年半,他们才是真正的榜样。”罗文泉表示,这次援藏支医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援藏干部不忘初心、敢于奉献的宝贵品质,对自己也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他要将“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延续到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在精神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02
访医院社防科副科长修芳芳
医院社防科副科长修芳芳这次也是援藏医生中的一员,除了携带冬天的衣服,她还随身携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她的援藏之行都与这台笔记本有关。这次援藏任务对她来说更像一场“接力赛”。原来早在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援藏专家就对聂拉木县开展过严重精神障碍排查。“现在这一棒交到了我的手里,我一定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修芳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在医院,当援藏同事罗文泉为各乡镇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完现场筛查和诊断后,修芳芳便要及时采集确诊患者的信息,同步为该患者建立起档案,纳入管理,将相关信息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数据资料的上传、管理等工作。而更多的时候,她则要背起笔记本电脑,戴上遮阳帽和墨镜,克服一系列高原反应,与同事们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别看聂拉木县总人口只有余人,可是分布却“十万八千里”,入户为一名患者建立档案、纳入管理,来来回回就得一天时间。“现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非常规范,不仅方便国家管控,而且录入的患者还能享受国家补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修芳芳告诉记者。建档、管理工作如此重要,但聂拉木县甚至整个日喀则市,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专业人员却几乎为零。为此,修芳芳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经常到当地疾控中心,指导县级精防人员使用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传帮带工作。高原行走可不像平常的下乡。“在聂拉木,我们去食堂吃饭要爬一个四五百米的台阶,因为缺氧喘不动气,都要歇上好几次,吃个饭都很辛苦。”修芳芳回忆,一次入户随访时,在海拔米的嘉措拉山口,正好碰上当地的宗教活动,道路封闭,他们在山上足足滞留了3个多小时。“我们随行都要携带氧气袋,当时如果不吸氧,肯定会发生意外。”修芳芳至今还心有余悸。生活上的不便也让修芳芳感受到了西藏生活的艰苦。“我们住的招待所,经常停水停电。因为西藏比较冷,我们半个月没敢洗头、洗澡,就怕感冒,因为一旦感冒,十有八九会引发肺水肿,当地的医疗条件根本治不了。”修芳芳笑着说,饮食上也不敢乱吃当地的东西,援藏医生们喝水都是去买矿泉水喝,烧不开就直接喝凉的。“都说西藏有的是牦牛,不缺肉吃,可是因为地域原因,吃的东西都煮不熟,担心患上包虫病,所以当地的肉类我们也不敢随便吃。”修芳芳告诉记者。“医院赋予的光荣使命来的,一旦病了或吃坏肚子,势必会影响工作,给援藏支医活动带来损失,医院争光,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如此‘矫情’。”如今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修芳芳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工作之余,修芳芳和罗文泉也会参加当地援藏干部组织的“娱乐活动”——去高原雪域之上捡垃圾。“有些游客会将一些垃圾丢在高原上,烟台的援藏干部就带着我们去捡,顺便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修芳芳感慨,当地的气温非常低,他们外出都要紧裹羽绒服,但是烟台的援藏干部们心里都有“一团火”。“这是一次援藏干部精神上的接力。”修芳芳介绍,因为条件太差,很多当地的医生、干部都走了,但是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牢记使命、前仆后继,他们活跃在健康支医、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这些援藏干部也用实际行动为我上了宝贵一课,我将会把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援藏归来,修芳芳经过简单修整,又继续回到了她的工作岗位。
-END-
右下角点个“在看”
小编的午餐加个鸡腿!
更多新闻
9月14日起,莱阳昌山路这段施工!注意绕行!
招90人!年莱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出炉!
莱阳新兵今日启程!名好男儿奔赴*营
每人元!
莱阳下岗失业人员,快来领补助!
中共莱阳市委机关报
本土权威媒体服务尚德梨乡
新闻
来源/今日莱阳记者/尉向楠编辑/褚丹阳审核/王东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