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成都7月2日讯 尽管已经在拉萨、成都生活了50多年,但边道祝的口音依然有浓浓的“山东腔”。作为较早支援西藏的淄博人,边道祝从一名初中还没上完的少年成长为军械修理厂厂长,他的经历成了一代人支援边疆、追逐梦想的缩影。在与淄博援藏干部的交往中,他们互相激励,一起书写了淄博援藏的佳话。
年7月2日下午,四川成都,71岁的边道祝接受记者采访。
走出去 支援边疆建设
年,一则特别的招工启事传到了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国家村,为支援边疆建设,西藏军地双方决定从天津、山东等地招聘一批工人。这在15岁少年边道祝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当时,边道祝还是一名初中生,怕父亲不同意,他找到了老师商量。
老师了解边道祝的家庭情况——他母亲去世得早,父亲独自拉扯着5个孩子,日子过得相当困难。
“西藏环境恶劣,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老师善意地提醒他。边道祝坚定地回答:“你们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吗?西藏艰苦我不怕!”
于是,老师帮助边道祝提交了支援边疆的志愿书,并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体检、政审,一切都很顺利。眼看就要去外地参加集中培训,边道祝这才把消息告诉了父亲。
父亲没有阻拦,只说了一句:“去了好好干,别给乡亲们丢脸!”
扎下根 为国防事业奉献
到达拉萨后,边道祝被安排在西藏军区军械修理厂。边道祝干的第一个工种是车工,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他硬是凭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仅用了3个月就掌握了岗位的技术要领,并迅速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他一度站上讲台,为来厂里接受培训的官兵讲课。
就这样,从车工到计划员,再从计划员到技术员。年,边道祝被选派到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就读。在学校里,边道祝倍加珍惜这难得的进修机会,如饥似渴地投入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宿舍的灯也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经过4年寒窗苦读,边道祝顺利完成了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全部课程,成了当时厂里唯一的大学生。
从副厂长到厂长,再到高级工程师,身份在变,边道祝的本色始终未变。在他的带领下,军械修理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真正实现了“中修大修不出藏”。
年,边道祝(后排中)看望参加米拉山口军演的同志。
敬老乡 与援藏干部的友谊
年初夏,边道祝从家乡朋友那里得知淄博市要向昂仁县派出第一批援藏干部。援藏干部到位后不久,边道祝主动联系援藏工作组,并与援藏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援藏干部只要出差到拉萨,边道祝一定会热情款待。
“第一批援藏干部非常不容易,那时候西藏的条件很差,他们给淄博以后的援藏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边道祝说。
因为有相似的工作经历,边道祝特别体谅援藏干部的难处。对于最初的几批援藏干部来说,家属进藏探亲并不方便,其中一个原因是去拉萨的机票不好买。得知这一情况后,边道祝连续多年帮助援藏干部家属联系购买机票,对援藏家属的热情接待更是少不了的。
“这些年来,昂仁县的变化翻天覆地,一批批的援藏干部给我们淄博争光了。”边道祝说,希望记者把他的祝福带给奋斗在昂仁的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奉献昂仁。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晓明王兵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