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谦民歌
Nangqiansinging
囊谦民歌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以歌声为载体,世代相传、逐渐成形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地方性、群众性、集体性的特点,属于民间文学艺术范畴,是广大群众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愿望、信念、情感、习俗等。它的结构比较简单,词语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歌声抑扬顿挫,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一、囊谦民歌是农牧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实际生活经验的具体表现。二、囊谦民歌的歌词表述大多通俗易懂。也有采用委婉、含蓄、抽象的表达形式。表现手法上常用比喻、拟人、双关、夸张等。三、囊谦民歌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四、囊谦民歌一般可根据需要从开头、中部、结尾扩充或删减,结尾必须以吉祥和祝福的内容来完成,力求有始有终。五、囊谦民歌的歌词为七字、八字或七、八字混合为主。一般以三段歌词为主,也有一段、两段、四段的唱词。一般一件事有好几个排列的比喻歌词来强调表达的内容。六、囊谦民歌具有音调悠长、音域宽广等特点。曲调种类丰富,如:囊谦南卡雅兰、阿雄昂仁玛、阿雄昂桑玛、囊谦达哇仁毛、囊谦*噶周久、囊谦加勃达达等。七、囊谦民歌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表达的内容有:赞颂、幸福、痛苦、伤感、思念、相爱、情歌、祝酒、讽刺、相处、离别、游荡、咒骂、诵经、悔悟、吹牛、炫耀等,也有盗匪专门的歌。在赛歌辨歌时,有一定的程序和章法,如:会供、迎请、搭篷、起灶、沏茶、铺垫子等。通常采取互问互答的形式来展开。如:讽刺歌:后颈满是虱虮者,猴子跟前躺三年,之后再来比歌理;裆里全是稀屎者,哈巴狗前躺三年,之后再来比歌理;手背全是污垢者,大江边上躺三年,之后再来比歌理。打卦歌:纹理花布好,柔性绸子强,花布莫生气,我想穿绸衣。无赖歌:无赖头顶没帐篷,却将蓝天当帐篷;无赖胯下无坐骑,却将野马当坐骑;无赖没有固定家,山中岩洞便是家。经验歌:搬至夏季草场时,莫忘准备好帐篷;准备长途远行时,莫忘手牵千里马;要度漫长人生路,怎能没有贤妻伴。祝福歌:本歌手犹如祥云,阵阵细雨送吉祥;本歌手犹如草山,姹紫嫣红送吉祥;本歌手犹如雪山,绿鬃狮子送吉祥。分手歌:巍峨嶙峋后山,我用牛奶敬你,你却雷雹交加,如此我便换山。诋毁歌:你脸犹如烂肝脏,却有五官甚是奇;你身犹如段截树,却有肢体甚是奇;你的手指像牛肠,还能持碗甚是奇。恋歌:相敬如宾的爱人,方能幸福过此生;校对无误的长枪,才能准确射靶心;日行千里的良驹,才能放心去远行。悔歌:在我幼小懵懂时,骑马跑在石头滩,伤了良驹四只蹄,如今懂事回想时,悔恨之心越发深。念歌:有颗九眼猫石,欲串珊瑚项链,可惜未能入串,我却不会忘记。悯歌:白马中的千里驹,成了无赖之坐骑,承诺配以金鞍嚼,每天却受皮鞭抽。情歌:情歌是男女之间以歌唱的形式表达爱情,求爱婚姻,建立家庭,繁衍生育,过上美满甜蜜的生活等为内容的歌曲。情歌的唱调多种多样,一般是以男女对唱的形式为主。另外,也有以游戏的形式,通过情歌算卜爱情的卦歌,一般以青年男女为主,忌讳异性亲属同时参与。如:“栽树栽树栽树,栽到两水之间,没有缘分之树,枯在两水之间”;“栽树栽树栽树,栽到高山顶上,具足因缘之树,长成参天大树”。悟道歌:是宗教界高僧大德向信众宣传教义、解疑释惑、讲解教诲、宣讲修行经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歌。
囊谦哲噶
囊谦哲噶(藏语意为善果,藏文?????????)是以说、学、逗、唱等为主要表演形式的一种喜剧性文学艺术,属于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传统的哲噶唱词,开始大多以赞颂迎请诸佛菩萨,接着述说自己从那里来,到何处去。根据表演地点、对象的不同,唱词也因之而异,大致包括述说哲噶形成历史、山川寺庙特色、各地风俗习惯等。随后用夸张、诙谐的词语赞颂自己的木棍、木碗、羊皮面具等道具和装饰,以及主人的茶好酒香、食物丰盛等。最后以吉祥的说词歌颂美好生活、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这些唱词有相当大的即兴成分,表演者不仅要吐词清楚、口齿伶俐,还要掌握丰富的藏语言艺术、风俗常识等,要具备一定的创作才能。哲噶的面具,通常由羊皮缝制,有点像古印度咒师的模样,长发披肩,胡须左黑右白,鼻耳带环,肩挎白色山羊皮,手持木杖和哈达,身披白袍,脚穿藏靴。表演者的服饰即是装饰又是道具,因此表演者可根据特定的场合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略作选择。历史上,哲噶这一表演形式,在囊谦地区广为盛行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
dancing
囊谦舞蹈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社会,在远古时代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是广大劳动人民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也是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自身内在情感思想的表现,与诗歌、音乐相结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囊谦卓根玛?????????????????卓根玛,在藏语中是“古舞或旧舞”的意思。历史悠久,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后在高僧大德和民间艺人的不断完善加工下,形成集表演和娱乐为一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舞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内容表演内容以“颂歌”“颂神”“颂天”“颂地”“颂五谷丰登”“颂六畜兴旺”为主。歌词对仗工整、押韵自如。舞蹈形式表演时男女分列,围成一圈边歌边舞,曲调典雅、优美,舞姿古朴、庄重,风格独特鲜明。历史上,“囊谦卓根玛”的表演场合和时间较固定,通常在迎送活佛、官员、贵宾等固定的场所以及逢年过节等节庆时表演,从而渲染场面和节日气氛。现今,表演不受时空限制,既可在宗教仪式、传统佳节表演,也可根据不同场合即兴表演。舞蹈乐器有:牛角胡、鼓、笛子。曲调以F调和G调应用最广。牛角胡:与二胡相比,音桶较大,制作粗犷,音色低沉;鼓:借以鼓点掌控节奏。舞蹈服饰(1)男服饰:舞者头缠红缨,藏语称“杂罗”,身着白色丝绸长袖衣,外着酱红色氆氇藏袍,腰系绸制彩带及火镰、藏刀和弹夹等,下着白色丝绸灯笼裤,脚穿传统藏式长靴。(2)女服饰:将头发梳理成50—60个小发辫,头戴三颗琥珀,藏语称“贝西”.琥珀以下至腰部的装饰条上按“1”字排列绿松石和红珊瑚等。身着粉红色丝绸长袖衣,外着黑色氆氇缝制的藏袍,腰系装饰腰带,藏袍前襟有银丝编制的2-5根银链以钱夹为中心蝶状形对称配戴,腰带系金、银、铜打制的藏刀、针囊等,脚穿传统藏靴。舞姿表现有九姿八风。九姿为:媚态、英态、丑态三种为身技,猛烈、嬉笑、威胁三种为口技,悲悯、愤怒、和善三种为心技。八风为:妩媚、凶猛、豪迈、恻隐、可厌、可笑、奇异、恐怖。囊谦卓根玛是对囊谦地区传统舞蹈的一种统称,而不是专指某一地区的特定舞蹈。目前在囊谦地区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吉曲乡、白扎乡、香达镇、觉拉乡等地。牛角胡锅庄牛角胡锅庄以数目不等的领舞者手拉野牛角制成的牛角胡,领着舞者围成圆圈,边拉边唱。悠扬的牛角胡音与稳健的舞步浑然一体,且歌且舞,男性着肥大筒裤;女子身着艳丽长袖,犹如天仙下凡。侧身拧腰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展翅;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犹如凤凰摇翅飞舞。传统节目有《桑巴卓玛》《萨群群》《阿若劳群(年轻朋友)》等。热巴舞热巴舞,集歌舞、杂技、气功于一体,在藏区歌舞中自成一体,流行于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藏族聚集区,是一种由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歌舞,技巧性强。初时舞姿轻捷,高潮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狂有力。据说,热巴舞源于囊谦觉拉,传于西藏丁青,盛于丁青。囊谦热巴舞吸纳了其他地区热巴舞的一些特点,同时在唱词和动作上有所创新,具有稳重大方,舞姿优美多变,演出程序成套等特色,历史久远。但长期以来时断时续,一些传统节目失传,近年来又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搜集恢复。“热依”介于“热巴舞”与“依舞”之间,既有“热巴舞”的奔跑跳跃,又有“依舞”的摔袖、舞步。但既不同与“热巴舞”,又与“依舞”有区别。其主要特点是:动作要与唱词相符,唱词和动作一致,表现挤奶、打酥油、收割庄稼、打碾等生产节奏;骑马、射箭、舞刀等娱乐行为以及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传统节目有《阿叶索南措》《达夏巴达拚》《小鸟舞》等。身上所配饰物与玉树其他地区基本相同,男发结长鞭盘于顶,脖带少量珊瑚、猫眼石及松石,腰左着佩刀、腰右配火链。女发从头两边各梳成50条左右细小辫子从面部垂下披于肩,在发梢处用雕刻精美的方形或圆形银制饰品聚拢发梢,称“朵增”,再挂五彩线穗。在头顶部饰三颗拉比(琥玻),中间用小颗珊瑚及松石点缀做成小垫,延伸至发梢的“朵增”。额发佩至眉头,沿眉毛往两边编成小辫,在左右脸颊上方用珊瑚、松石装饰并固定。旧时女子如不装饰头发及佩戴戒指,认为不吉利。脖挂珊瑚、猫眼石及松石等项链,一般一圈,多至三圈。腰右带佩刀、中间带巴恰,腰两边带“罗勒”左右各一、右挂“彭给”、左挂“卡秀”,腰上系恰麻一条,玉树其他一些地区系上下两条。两条银制穗链从腹部“巴恰”处自然呈弧形连接至两边的“罗勒”,穗链随迈动的步子“沙沙”作响。
dancin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