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商镇龙王沟的泥水匠
文/周转仁
在陕西商洛的丹凤县,谈及民间的能工巧匠,不得不说说商镇龙王沟的泥水匠,他们在全县乃至商洛是远近闻名的。
龙王沟的泥瓦工虽没有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民族民俗的特色早已深入人心。修墓碑、画牌坊、挑房脊、封山火、修庙宇、塑神像,只要提到这些精工细作瓦工活路,人们第一反应就是———龙王沟!
说起龙王沟的泥水匠,不得不说说九成和顺娃子,他俩名气最大,算得上是龙王沟泥水匠的祖师爷。景盛时期,他们的徒弟、徒孙、徒重孙,可组成一个加强连,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泥水匠。
他们二人同姓、同村、又同龄。解放初期十四、五岁的他俩又同时从师商镇街道叶画匠门下学艺,叶画匠原是商洛有名的泥水匠,由于技艺超群,阐长塑像画画,后被称之为叶画匠,他见九成和顺娃子聪明伶俐、身强力壮,便将其招收为关门弟子,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两位高徒。
数年后,师傅见他俩都能独当一面,便送他俩随用工具一套,允许他俩自立门户独立接活。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总人口相对增加,住房需要多了,泥水匠的活也自然不少。因为那时没有恢复高考,聪明的小伙看到这一行在农村的前景,初高中毕业后争先恐后地想学泥水匠,陈元芳、田*让、周虎臣、田建功、田宪*、田学盈等便成了九成和顺娃子的第一批徒弟。人民公社时期龙王沟就就有了自己的建筑队,他们为集体挣钱,生产队给他们记工分,每月建筑队适当补助几块钱的生活费。那时没有楼房,就是土墙瓦屋顶,好一点的就是砖柱子、坯心子、大封山、挑脊抿檐。丹凤县城内大一点的工程,尤其是公家的活几乎全部都是龙王沟建筑队承建,因为有九成和顺娃子两位名师,龙王沟建筑队一时名声鹊起。
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九七八年高考刚结束那天,我去县经理部龙王沟建筑工地捎东西,亲眼所见最惊心动魄施工过程。九成和顺娃子同出一师,两人都言短平时也很少说话,也不知道是担石灰见不得挑面的,还是他俩私下有啥过结,似乎各自都不服对方,都有不认输的牛劲。这天两人同砌一堵墙,各人砌一个砖柱子,开始时有一好事者笑着说:“今天同时砌,看咱这两位田师谁砌的快?”尽管都没有回答,但比赛还真的开始了。
一匠拨三工,一个和灰掺灰、一个运砖送坯、一个拋砖递坯,两个田师各自摧促自己旳小工子,并不时的喊砖、砖、灰、灰,眼见两个砖柱子噌噌直上,小工子气喘吁吁还是供应不上,快快砖砖,也不知两位师傅是咋想的,在自己砖都供应不上的情况下,竟把自己手中的砖抛给对方,就这样双方都拋出自己的砖,接上对方的砖,砖块在空中象传蓝球,嗖嗖嗖直飞,砖柱子曾曾直上。是关爱、是挑战、是竞技、还是表演,是不服、是愤怒、是*气、还是决胜!整个工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鼓眼努晴。工地领导已无法叫停两位高师,再升级就要出事,智者高喊一声,停止供料。两位高师无法再砌,扔下泥刀,愤愤离去。所有的人都瘫在地上………
两位宗师为人耿直、幽默风趣、更是技艺超群。他们那时没有工作服,干活就是随身衣服,天天晌晌干的是泥水活,却穿着白生生的白衬衣,放工时九成衣服上竟没有一滴泥,有人偷偷在顺娃子衣袖上摸了一点泥,并指着对顺娃子说,看你这咋有泥呢?顺娃子不言传,泥刀在手上三百六十度大转一周,一刀下去泥巴竟无影无踪。这绝不亚于百步穿杨和箭穿钱孔。
技艺超群、事业有成、更有天伦之乐,他们都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他们长期转乡做活,家家户户都给他们炒菜,习惯了口味重,九成在家吃饭端上碗从不尝,就伸手到盐罐子捏些盐放在碗里,一次他的老伴舀饭前先在碗底放了些盐,他端起后照例操作。搅饭后一吃啊!不对,他咬着牙吃完这碗饭,老伴笑着问,今天盐咋相?他知道有*,便风趣幽默地回答:“今天刚刚好”!这个刚刚好表达了他对老伴旳爱、对家庭的恋、更表达了他的人生胸怀!
严师出高徒,艺精靠磨练。在两位宗师的关照培养下,他们的徒弟、徒孙也光耀祖宗,田*让在丹凤县首届瓦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荣得桂冠。周振良成立龙王沟建筑队帮助家乡致富。田宪*、田学盈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在仿古建筑领域有独道建树,在县烈士陵园重建和船帮会馆翻修等重大仿古工程都显现着他们砌磊、泥塑、雕刻、绘画的卓越功绩。
两位宗师,堪称龙王沟的两张名片,徒弟徒孙以及龙王沟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作者简介 周转仁,男,年11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龙王沟人。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少先队工作三十余年,事迹被载入《商洛市教育志》。多次荣获国、省、市、县奖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