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论坛

昂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淄马强,青藏高原上的1300天临淄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8/w2rrmy3.html

以淄博为坐标,西行公里,海拔上升多米,几乎平行横贯整个中国版图,就是坐落于“世界屋脊”之上,与淄博日渐血脉交融的西藏昂仁县。

20多年来,这片与珠峰接壤,曾经深陷高寒与贫瘠的土地,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热血浇灌下,逐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年(7个月);年6月至年7月(三年)——他先后两次奔赴昂仁,用4年时间为昂仁医疗输血造血,让昂仁百姓心安医院心内科医师马强,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代表。

二次入藏

年6月24日,马强第二次踏上西藏昂仁的援医征程,与第一次技术援藏7个月不同,这次援藏是3年。

他与其他9名队友从济南起飞,从成都转机至日喀则,又马不停蹄地换乘汽车一路西行。

昂仁县平均海拔米,是山东省对口支援的5个区县中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一个县。随着海拔递增,头晕胸闷、血压高、心率快、流鼻血等熟悉的高原反应症状再次袭来,马强望着窗外澄净的蓝天白云、壮阔的雪域高原、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4年前第一次援藏的往事历历在目。

年,马强作为一名出色的心内科医生,被淄博市委组织部选派为第16批技术援藏人员,赴昂仁工作7个月。

尽管去之前做过情况了解和心理建设,真实的昂仁还是给了他很大震撼。作为医院,医院当时正在改建,诊室暂挤在一排破旧的平房里,窗上的玻璃七零八落,冷风从窗口灌进来,从皮肤一直钻进骨髓。因为地处高寒,水管一年有5个月都在结冰状态,吃水用水全靠人工从集中供水点拎,缺氧的环境下,即便成年男性拎一桶水,也要把十几米路分成几段。电压像过山车,电视机几乎是摆设,灯泡常年昏黄,手机充一天都充不满电。厕所是传统旱厕,起夜时刀子一样的罡风堪比恐怖记忆。

比环境恶劣更让马强难受的,是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意识。

昂仁县下辖17个乡镇,最远的距离县城公里。因紫外线强烈,昂仁居民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年山东省“白内障光明行”活动走进日喀则时,一位患白内障多年的老人满怀期待地赶来,却因眼内感染形成穿孔,无法再行手术治疗。面对老人双手合十的再三乞求,马强和其他专家被深深地刺痛了。受高原缺氧影响,当地先心病发病率非常高,但乡镇卫生院配套严重不足,连血样电解质都查不了,多数孕产妇终其妊娠都没有做过专项检查,很多孩子长到十几岁也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一次中学查体中发现一个12岁的先心病女孩,心脏呈明显增大,肺动脉高压非常严重,已经处于病程末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对自己病情一无所知的女孩,还一脸天真地问:我明明很尽力了,为什么就是跑不动,体育成绩总是不合格?

这是医疗落后造成的健康绝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百姓对医生的尊重。

马强犹记得一位僧人因腹痛前来就诊,他判断病人患的是胃肠道痉挛,给了两片小药片和一杯热水,病人服药后很快好转。这本是很常规的一次治疗,没想到病人离开之前,虔诚地向他表达了长久的谢意。那间透风撒气的诊室,和僧人真挚的感激,就这样成为马强援藏记忆里最温暖的景色。

7个月的初次援藏期很快结束了,马强回到故乡。

但从此他的魂牵梦萦里,就多了四个字:昂仁百姓。

年6月,淄博市组建第八批援藏队伍,马强怀揣“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的信念,郑重地提交了申请书,经过层层筛选,他与其他8位同志共同入选,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再次援藏路。

基强昂仁

经过50多个小时的颠簸辗转,马强一行终于抵达昂仁。

此次援藏着力点重在解决民生。9人团队分成项目与综合两个组,马强属于项目组成员。经过几天的适应与调整,他与其他同志迅速投入工作:下乡调研、对接项目、坐诊查房……对于数千里外的这片土地,大家均投入了十二分的热忱与执著。

与马强再次相见的医院,基础硬件设施已经齐备,简陋的平房被全新的综合大楼取代,专门的住院楼也拔地而起。但医务人员多年来的意识与习惯却难以短时间改变,院感意识差,抗生素滥用,临床应急经验不足等状况时有发生。一次一个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来院治疗期间发生休克、脱水,马强紧急赶来一看,孩子呼吸急促、皮肤干燥、血压偏低,手腕上却还吊着抗生素,他马上通知临床医生:“撤掉抗生素,立即补液治疗!”孩子补液后很快病情平稳。

适逢医院争创二级乙等,马强抓住这个契机,对临床治疗流程、操作规范、院感意识等展开了全方位的带教指导。通过不定期参加门诊工作及查房,手把手强化门诊与病房无菌观念;以“小课堂”形式,向临床医生讲授常见疾病的诊治知识,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个24小时处理;结合藏区肝病、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较多的情况,开展临床急诊及随诊注意事项讲座……经过6个月紧锣密鼓的系列梳理与整改,医院实现综合素质升级,一举通过等级评审。

为进一步改善昂仁的医疗面貌,马强与工作组医院平方米理疗康复中心,成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理疗康复单体建筑;建成县历史上第一个医用商用制氧站;建成日吾其乡卫生院平方米门诊楼;医院、17个乡镇卫生院共配备20辆救护车;医院医技、检验和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及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等。总投资万,是24年来淄博市对口支援卫生投资最多的一次。

因藏区地广人稀,整个日喀则市只有一个血库,距离医院余公里,受应急供血的限制,很多手术在医院无法开展。但在马强看来,这不能成为对技术松懈的原因。他告诫医务人员:“我们可能受条件限制无法治疗患者,但必须会诊断,知道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昂仁医疗水平,给昂仁百姓带来就医便捷,马强与队友充分利用医疗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当地疑难疾病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至此,昂仁县医疗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3年来,马强所在的援藏工作组踏遍昂仁17个乡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十三五”援藏项目建设规划。涵盖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等领域,是淄博援藏历史上民生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

“在缺氧、失眠、头痛、心率快、流鼻血等高原反应的时常困扰下,我们9人平均体重降了15斤以上。边吸氧边加班、工作到深夜成为常态。”马强回忆道。一次在去达居乡调研途中,突发泥石流,唯一的一条土路被冲毁,车辆进退不能,大家毫不气馁,在夹杂着冷风、冷雨的荒原上,抢修道路,调研完成回到驻地时已是夜幕沉沉。昂仁县达若乡海拔5米,与珠峰大本营等高,工作组成员在这里调研时,行走不到20米就需要停下猛喘几口气,对氧气的迫切宛如心力衰竭的病人。

“身上是苦的,但只要想到我们是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事,心里就是甜的!”马强由衷总结。

“家”的力量

年7月上旬,马强顺利完成了第二次援藏任务,回到了临淄。

两次援藏,让马强对“家”这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远离故乡的艰苦环境,让9名援藏工作组成员迅速抱团,成为紧密携手的亲人。工作上有困难一起扛,分工协作默契而有序;工作之余一起炒菜,一起包饺子,一起思念故乡;不管谁家亲人前去探望,所有工作组成员都激动地像过年。

为满足当地就诊需求,马强在昂仁转型全科。门诊或临床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医院广大后援团队第一时间得到支援。

昂仁山高路远,有的好几个乡镇共用一所小学,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得住校,一般一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在一次调研中,工作组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正在刷鞋,冬天的水寒冷刺骨,孩子身上衣服单薄,小手在满是冰渣的水中泡得通红。这一幕让他分外触动。调研结束后,工作组一商议,各自发动大后方捐助御寒衣物。马强把求助信医院后,全院立即行动,短短3天就捐了多件棉衣。这次捐助中,整个淄博大后方共为昂仁孩子送去0余件棉衣。厚实暖和的衣物,将昂仁冬季的酷寒映衬得黯然失色。

马强用三句话总结援藏经历:“眼睛看天堂:海拔米以上有真正的蓝,真正的白,真正的辽阔;身体在地狱:含氧量不足60%,气压只有标准气压一半,开水60度,呼吸困难、运动艰难、道路险要、天气多变;精神在家园:公里以外,家的温暖、亲人的牵挂、领导的关怀、朋友的祝愿,生动诠释了‘一人援藏、一家援藏、一科援藏、一院援藏’。”

援藏工作组扎根昂仁,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的作风,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与信任。

“很多昂仁百姓提起淄博都会竖起大拇指。到学校一挥手,孩子们哗啦一下就会将你围起来,每一个人的眼睛都亮的像星星。医院治病可以后付费,从没有人赖账,患者看你的笑容自然灿烂得如格桑花,‘医疗纠纷’是什么?不存在的!”马强向记者描述。在他心里,昂仁已然成为第二故乡。

1个援藏日夜,也让马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遇到问题只想从专业角度怎么办,现在则更多地考虑整件事的综合后果。以前习惯于单打独斗,现在更加重视团队、重视大家庭的力量。”马强介绍道。

对于马强二次援藏的故事,西藏日报、西藏自治区网信办等在组织“全国新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昂仁时做了大量采访与报道,很多媒体也对他的事迹进行转载。马强的内心却非常平静。对他而言,援藏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责任;是实现自我升华的平台,更是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绵绵传递给藏族同胞的纽带。

年前,文成公主背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使命,不远万里和亲吐蕃,吱吱呀呀的车辙声响彻此后的整个青史。

今天,一批又一批淄博儿郎带着同根同气的关怀奔赴昂仁,用热血温暖高寒冻土,将名字与事迹刻进奔流不息的新历史长河。

来源: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