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124/6669956.html11:23
年8月29日,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乃龙乡拉堆通拉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尼夏专程赶到日喀则市山东援藏公寓,向87名援藏干部人才赠送了亲手制作的《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唐卡复制工艺品,表达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的感激之情。
在日喀则市和5个山东对口支援县,类似事情经常出现,对当地藏族同胞而言,山东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而山东援藏干部也早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自己人”。
多年来,山东始终把对口支援日喀则当作份内之事、应尽之责,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主题主线,在雪域高原和齐鲁大地架起了心手相牵的桥梁和纽带,谱写了“鲁藏一家亲”的感人篇章。
“把日喀则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始终和藏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自年成建制承担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光荣政治任务以来,“把日喀则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成为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多年一贯的主导思想和鲜明态度。
年以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连续5年进藏考察对接,与自治区领导一起谋划推动对口支援工作,为山东援藏干部人才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历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始终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记在心上,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真情温暖人心,用汗水浇灌果实,“做西藏人、办西藏事、当西藏通”成为他们的一致目标和自觉行动。
说起目前正在自己单位任职的援藏干部杨书平,日喀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贵桑赞不绝口:“书平同志是第一个到我们科技局任职的山东援藏干部。他来之后,既不拿自己当外人,也不拿我们当外人,很快就和我们的干部职工打成了一片,是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发自内心为我们做事。日喀则市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可自打书平同志加入我们这个团队,不但给我们带来山东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山东的科技资源,对我们提升科技水平帮助很大。前不久,由山东援藏人才和我们当地科技人才合作的一项课题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这是近15年来第一次!”
无论是在日喀则市直单位,还是在各对口支援县区,所有山东援藏干部人才都和杨书平一样,抱着一个心思,就是始终和藏族同胞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利用有限的援藏时光,最大限度地做实事、办好事,用真心真情真意拉近和藏族同胞的距离,用实干实绩实效赢得藏族同胞的认可。
年4月初,在昂仁县执行对口支援任务的淄博援藏医疗队员李捷突发高原肺水肿,幸被队友及时发现,紧急驱车多公里医院,经过紧张抢救,李捷侥幸捡回一条命,主治大夫说,再迟一个小时人就保不住了。李捷康复后,不少同志建议他回内地休养,可他却坚持返回了昂仁,他说:“要干的事太多了!”。
年7月上旬,随队赴阿里出差的青岛援藏人才王建亮突感腹部疼痛,没太当回事,靠吃药一路坚持回到日喀则,医院就诊后,他才得知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情况十分危急。医院立即为王建亮做了手术,腹部留下一道十多公分长的刀口。领导和队友们都嘱咐王建亮要好生休息,可他哪里闲得住,手术第二天,他就请同事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一如既往地忙活起来。别人都替他后怕,他却指着自己的刀疤笑称:“这是男子汉的特殊勋章!”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山东援藏干部人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马金栋说:“每个援藏干部人才都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真正把日喀则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当成日喀则人,想得最多的就是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一门心思想着为日喀则发展出把力,生怕给自己留遗憾。”
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点点滴滴,日喀则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走在大街小巷,无论认不认识,只要一说是山东援藏,藏族同胞都会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邀请他们跟自己一起喝杯热腾腾的酥油茶、品尝香喷喷的奶渣。
“既要管肚子也要管脑子”
所有发展都做到“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
“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西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多年来,山东援藏正是这样做的。位于年楚河畔、有着“粮仓”之称的日喀则白朗县,如今却以“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而声名显赫。
这要归功于山东援藏。自年开始,山东援藏开始在毫无种植基础的白朗县试验现代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试种成功之后进行大规模推广。经过一批又一批山东援藏干部23年的接续奋斗、接力奔跑,白朗县现已形成“一园三区34基地”的蔬菜产业布局、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6万亩,年产量达到1.2亿斤,产值近2亿元,成为西藏最重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且辐射带动周边十余县区种植蔬菜近10万亩,被誉为高原果蔬产业的“塞罕坝”。
白朗蔬菜不仅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通过建立“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稳定就业、稳定致富。目前仅白朗县多农户中,就有多户1.8万余人直接参与蔬菜产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白朗县在日喀则市18个县区中率先脱贫摘帽。白朗农牧民从要我种到我要种、从不肯种到抢着种、从不会种到家家种、从卖蔬菜到卖服务,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牧民,就连当初说过“这里一万年以前就种青稞”的农民也建起了大棚,还成了农民技术员,月工资最高时达到元。
他们尝到了蔬菜种植的甜头,也通过蔬菜种植感受到了山东援藏干部这些年来实打实的付出、心贴心的情谊,感受到了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群众基础越来越牢固,过好今世生活,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正成为当地百姓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巴扎乡冲堆村蔬菜种植大户边多说:“我以前是贫困户,吃不饱,小孩也穿不好。山东援藏帮着建了蔬菜大棚后,我最多的时候有八个棚,一年收入十多万,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谢山东援藏!”
现在,一场由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发起、以推动白朗蔬菜转型升级、提质扩面为目标的“对标寿光˙高原果蔬产业提升行动”正在持续推进,设立万元蔬菜产业发展基金、万元科技援藏专项资金、投资万元的“园区产业发展补链工程”、投资万元的博览园科创中心、地主网投资万元的数字农业产业园、白朗蔬菜直营店开到拉萨、果蔬销售辐射阿里和那曲......措施越来越有力,成效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山东援藏将投入1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园区改造提升、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
除此之外,山东援藏还投资1.5亿元,接续实施了“鲁藏百村生态家园”、“鲁藏百村幸福家园”示范工程,完善个村居基础设施,惠及余户、3.5万名藏族群众;在聂拉木县集中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项目11个,助力建设7个边境小康示范村,为边境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们坚持“把困难和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实惠留给群众”,大力推动“藏品入鲁”,先后在济南、青岛等地举办各类展会7次,依托大型商超设立了9个消费扶贫产品销售专区,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开了大宗商品在内地销售的先河,拉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见成效的发展,既让藏族同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让藏族同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实现了“既要管肚子又要管脑子”的双重目标。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教育体系
年5月28日,由山东援藏筹集社会资金万元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援建的28所标准化乡村幼儿园正式交付使用。
至此,山东援藏为桑珠孜区设定的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置率%、小规模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化%等“三个%”彻底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多年来,山东援藏始终把教育援藏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资亿元,建成了以日喀则齐鲁幼儿园、齐鲁小学、齐鲁高中为代表的所学校,其中齐鲁高中投资2亿元,是山东援藏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建成后日喀则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提高1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累计选派名学校管理和教学骨干到日喀则进行组团式援助,成立了日喀则齐鲁教育集团,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组团化援助、全链条帮扶、集团化办学”的齐鲁教育援藏新路子。
在大规模基础设施援建、大批量教育人才援助的同时,山东援藏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援藏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教育体系。
面向幼儿,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5+X”特色课程教育:5是指在每所幼儿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蒙、民族团结一家亲、孩子和家长“五个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身心养成五项教育;X是指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教育。
面向中学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东援藏教师团队积极开展以“责任、荣誉、感恩”为主题的班主任节、班主任工作沙龙、班主任德育课大赛、周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积极拓荒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型德育实践途径,精心打造平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开展特色德育活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凝聚家校合力。组建雪莲舞蹈社、雪莲扎木念社、飞火流星足球社等十余个社团,开展国庆红歌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舞台。
山东援藏人才、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小学副校长张禹说:“通过一系列举措,现在日喀则市的幼儿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特色教育,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现在到桑珠孜任何一个幼儿园,孩子们都会唱国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鲁藏两地双向就业构建民族融合新格局
“山东是孔孟之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孔子文化实属幸运,让自己觉得像海绵投入了知识的海洋,每个细胞都汲取着文化的养分,真心感谢山东就业援藏!”,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班级辅导员巴桑财吉,巴桑财吉是日喀则市江孜县人,毕业于西藏大学,研究生学历,年参加山东省定向专招被济宁市技师学院录用。
像巴桑财吉一样通过定向专招到山东就业的日喀则籍大学毕业生目前已有60人,另有29名日喀则籍大学毕业生已经完成山东省事业岗位专招面试,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日喀则的重要省份,山东始终将就业援藏作为支援日喀则的重要举措,省里成立了由省人社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对口支援就业工作办公室,根据日喀则需求,制定了中长期和年度就业援藏工作计划。
山东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尽管如此,山东省还是从年起,坚持每年拿出部分机关和事业岗位,面向日喀则定向招录。
同时,山东援藏还帮助日喀则市在山东济南市设立了驻山东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重点为在山东就业求学人员提供实时服务,同时为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按需服务。对愿意回西藏就业的,积极协助其办理毕业派遣手续;对愿意留山东就业的,积极引导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促进其尽快就业;对有在山东创业意愿的,享受和当地大学生一样的创业扶持政策,优先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
年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年通过参加山东省定向专招、现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政府工作的土旦久美来自日喀则南木林县,现在已是镇政府的得力干将,主要负责村庄结构优化改革和对外宣传。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他处理起来有条不紊、游刃有余。他说:“两年的磨砺,让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和进步,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山东这片土地!”
在吸引日喀则籍大学毕业生赴鲁就业的同时,山东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山东籍大学毕业生通过定向专招、西部计划等渠道赴日喀则工作或开展志愿服务。
仅年,就有62名大学毕业生通过定向专招来到日喀则就业,他们分布在日喀则各个地方、各行各业,和藏族同胞融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青春热血和智慧。
来自山东泰安的张君帅年7月从齐鲁医药学院毕业后,于同年8月通过日喀则市和山东省联合组织的专招生考试,现医院检验科工作两年多。
张君帅回忆:“初到日喀则,头痛、恶心、失眠、腹泻等高原反应,让我懂得,真正的担当,虽然充满理想的光芒,但承受的苦痛,也同样刻骨铭心。剧烈的高原反应,除了让我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奉献的悲壮、生命力的坚韧和勃发,我的心里也感到莫大的满足,我们的到来,将要改变着无数藏族同胞患者的命运。做为专招医生,来到这里,除却生命,我们看淡一切,我们正是本着这样一种态度,站在世界的屋脊,感受身为医者的职业高度。我没有机会戍守边关,保家卫国,那么扎根边疆,服务边陲,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医院检验科主任央金见证了张君帅两年来的成长。她说:“张大夫感情上融入、工作上投入,和藏族同事处得像亲兄弟姊妹一样,丝毫没有疏离感!”
现在桑珠孜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米日社区工作的闫光宇于年通过专招生考试来到日喀则,已经工作5年多。
他说:“山东人最讲政治,身为山东儿女能为祖国做一名神圣国土守护者,为西藏做一名幸福家园建设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一定扎根边疆、奋发工作,为山东人民争气争光,当好鲁藏人民友谊的使者!”
“血浓于水,情同手足”
交往交流让鲁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年10月中旬,山东援藏组织实施的“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日喀则先心病患儿全心救治项目在济南实施。
该活动一经媒体报道,即引起了山东社会各界的